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正文

紧扣定位 聚焦前沿 谋划发展 —— 武汉晴川学院召开2025年新专业预申报专题会议

作者:时间:2025-07-10点击数:

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优化专业布局结构,突出办学特色和优势,依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武汉晴川学院组织了2025年新专业申报工作,并于7月9日上午9:30在综合楼414会议室召开了“2025年新专业预申报工作专题会议”。校长汪彬、常务副校长夏力、副校长彭宇文、副校长向巍、校长助理张涛出席会议。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各学院教学副院长、拟新增专业筹建负责人及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校长助理张涛主持。

此次会议旨在对2025年拟新增本科专业的申报方向进行集中论证和统筹部署,确保新专业设置科学合理、定位清晰、支撑有力,推动学校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

学院汇报聚焦前沿领域,彰显学科特色

会上,全校7个二级学院依次围绕拟新增专业的申报背景、人才需求调研、专业定位、课程体系设计、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展示了各学院在专业建设方面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


 

   

    计算机学院教学副院长裴浪汇报了《工业软件》专业的申报情况。该专业瞄准高端制造软件国产化趋势,构建“课程-项目-认证”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具备工业软件研发、测试、应用和服务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助理饶恕汇报了《智能制造工程》拟新增专业的情况。该专业聚焦智能装备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强化“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契合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升级需求。


 


设计工程学院院长楚东晓介绍了《智能交互设计》和《游戏艺术设计》2个拟新增专业的情况。《智能交互设计》立足“新工科”理念,融合设计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等多领域知识,培养具备跨学科设计创新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游戏艺术设计》强调美术基础与游戏引擎技术的深度融合,注重AI辅助设计与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应用,培养兼具艺术创意与技术实现能力的专业人才。


 


 

会计学院教学副院长胡丹汇报了《资产评估》拟新增专业的情况。该专业以注册资产评估师(CPV)为导向,构建“区域深耕、智能赋能、课证融通”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服务地方经济评估需求。           

        

 


商学院执行院长薛红松汇报了《数字营销》拟新增专业的情况。该专业面向数字经济时代,培养精通数字营销策略、平台运营、数据分析与内容创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外国语学院范丹红教授汇报了《养老服务管理》拟新增专业的情况。该专业聚焦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具备信息化服务能力的复合型养老管理人才,助力“养老+”新业态发展。


 


传媒艺术学院教学副院长李国伟介绍了《智能影像艺术》,该专业聚焦智能影像创作、虚拟制片、AI视觉设计等领域,采用“项目制+工作室”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同时汇报了《人工智能新闻》,该专业融合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培养具备技术素养与新闻敏感性的复合型人才,助力新闻行业的智能化转型。


专业把脉问诊,指引发展方向

    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委员在认真听取汇报并查阅申报材料后,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评议,并提出了以下意见建议

1.强化顶层设计,统筹专业发展布局学校应从战略高度出发,加强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新兴专业的培育与发展以及传统专业的升级改造,结合国家“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要求,持续推动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建立“动态调整、优胜劣汰”的机制,确保专业设置科学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

2.立足应用型定位,服务学科专业发展方向新专业申报应紧密围绕学校“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坚持“以工学为主,经管文教艺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确保新专业与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和学科体系相协调、相融合。

3.明确专业定位,突出差异化发展路径拟申报的新专业应有清晰的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注重与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有效对接,形成自身特色。鼓励错位发展、特色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增强专业的市场适应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4.整合资源,推进协同共建共享拟申报新专业建设要坚持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挖掘校内已有资源潜力,同时积极引入企业、行业等外部优质资源,推进共建产业学院、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校领导把关定舵,明确申报方向

                               


会上校领导对下一阶段的专业建设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并提出明确要求,为各学院后续的申报工作指明了方向。

校长汪彬教授指出,新专业申报应立足需求,着眼未来,强化专业布局的战略性与前瞻性,要求各学院应以新专业申报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切实增强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契合度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入做好行业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全面掌握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及用人需求,确保新专业具备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同时,他指出,新专业申报还应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思维,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提前布局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创意等前沿交叉领域专业,抢占发展先机,打造专业新优势。此外,汪校长强调,新专业应与学校现有专业群实现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专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与协同优势,推动课程资源共享、师资互通、平台共建,构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

常务副校长夏力强调,学校聚焦工科与交叉融合,集中资源打造特色专业,夏力副校长指出,学校将优先支持工科类专业及交叉融合型专业的申报,鼓励各学院结合自身学科基础和资源优势,围绕“文工交叉”“艺工交叉”等方向,申报具有复合性、创新性的新专业,推动跨学科融合发展,拓展专业发展空间他要求,各学院应统筹资源,集中力量申报1个重点新专业,优先考虑工科类专业,避免分散投入、重复建设。同时,要根据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的意见建议,结合学院实际情况,重新审视拟申报专业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广泛调研、深入论证,不断充实和完善申报材料,确保申报质量。

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新专业申报工作的阶段性推进会,更是学校专业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通过校领导的精准把脉和方向指引,各学院进一步明确了申报思路和重点方向,为后续扎实推进新专业申报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Copyright © 2017-2020   武汉晴川学院   鄂ICP备10004916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邮编:430204